筆者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現任「世界麻將大賽」規則總監。
筆者自小便從家人學懂麻雀,而且不止麻雀,對圍棋、象棋等各款傳統棋類及橋牌等均有認識。 青少年期接觸過從美國傳入的「戰棋」,但對當時規則機制幾乎千篇一律的正統戰棋興趣不大, 較為喜好玩法較有創新的魔幻等遊戲。
於多倫多大學留學,主修電腦、副修日文。在宿舍內教舍友(外國人)玩麻雀, 當時就編集了中庸 1.x 版並以此教授。畢業後轉到康奈爾大學進修電腦碩士。
回香港後,繼續發展中庸章法,並發表了第2.x 版。 同時亦開始接觸德國新派棋 (German Designer Games), 對於玩法新穎、過程緊湊的新派棋感到如獲至寶,更開設了「新棋奧妙」專門店以推廣發售。
於07年遇上「世界麻將大賽」當局負責人,並獲聘用為規則總監, 一力承擔比賽規則的中文、英文、日文的三國語文版本。 (日文版本,由日籍妻子小原薰協助校對。) 同時亦因同業的惡性競爭,生意額未如理想,於是便結束了「新棋奧妙」的店舖業務。
筆者身為麻雀比賽的規則總監,但對遊戲的認識不止於麻雀, 對眾多棋牌類遊戲都有廣泛的認識,所以視野較廣闊,不會只被少數遊戲困著。
筆者性格上比較偏好搜尋較新穎的遊戲玩法,所以一般不會對某一個遊戲鑽研太深入, 也不會達到職業水平的棋藝,反之遇到有新鮮機制的遊戲時,掌握初步的策略就會較許多人快, 具體地說,就是可以很快地跳過初學者的階段而晉身中上級者。 而且因為對遊戲的認識廣博,可以從與一般棋迷不同的角度及層面來思考遊戲策略, 不容易受局部片面的觀念束縛,於04年贏得新棋「賢算」(Yinsh)的世界冠軍, 也是憑有異於當時主流的策略。
話雖如此說,筆者也還是有相當程度的棋力,平日玩棋、打牌也是贏多輸少。 筆者在最大的新派棋網站 "BoardGameGeek" 裏,對不少遊戲發表了攻略文章,都頗受認同。 對於麻雀的上級技術也基本上有認識(知道高手策略是什麼一回事), 但是因練習不足(要我整天只打麻雀不玩其他的遊戲,我會覺得厭悶),所以實行起來有欠熟練。
筆者從設計精良的德國新派棋,學到了不少寶貴的教訓,並把之套用在麻雀上。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筆者觀察眾多新派棋的策略性、規則難度、 娛樂性、運氣性、遊戲性以至棋具的用料及價格等各方面的性質, 與麻雀比較起來,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如果撇開了歷史上麻雀常被用作賭博用途這一點之外, 麻雀這個遊戲本質上在各方面都與新派棋無異,完全可以歸入新派棋的部類。 所以筆者可以理直氣壯地說,麻雀有條件可以充當健康益智的家庭遊戲。
另外的一個重點,就是遊戲規則「簡單就是美」,特別是對於推廣(銷售)方面。 其實這點筆者在之前已有聽聞,但是問題是在新派棋潮流以前,規則簡單的遊戲往往流於膚淺, 所以筆者不大感覺到簡單的遊戲能有什麼「美」,直到新派棋的出現, 真的能在簡單的規則上建築有策略深度的遊戲,兼且玩法多有創新,令筆者眼前一亮。 新派棋的另一個優點,就是規則編寫方面,簡潔得來又較緻密,可以用簡短的條文來清楚解釋遊戲玩法。 筆者因業務關係,讀多了新派棋的玩法說明書,自己的編寫遊戲規則的能力也增進了許多。
新牌棋的其中一個特徵,就是會標明遊戲作者及編輯等經手人, 棋迷們遇到規則有不明或覺得有不妥之處的時候,可以透過互聯網向原作者等查詢。 筆者從這裏培養了「遵從遊戲原作者的意圖」(design intent)這概念,中庸史觀及章法規則都是建立在這點之上。
筆者覺得麻雀在遊戲設計上達到了「頗佳」的境界,但我不會說麻雀是「最好」的遊戲, 有不少新派棋在遊戲性 (playability) 方面都勝過麻雀。 但是麻雀有傳統流通上的優勢,「頗佳」也屬值得推廣的級數。 如果要正式全面地推廣麻雀為益智家庭遊戲,各地章法不一固然是一個障礙, 如果想推行國際統一章法,就一定不可以忘記, 麻雀至今可以廣泛流傳,其規則簡單易學是一個很重要的有利因素。 麻雀先天有運氣成份,除非改變摸打等根本機制,否則無論怎樣演變章法及細則也無法消除這運氣成份, 所以籍「競技性」為名去令章法複雜化或濫加細則(禁例等),都是弊多於利的做法。 (那些複雜的章法及繁多的細則,實際上也對競技性或技術性沒多大幫助,這點在本篇中有逐一細談。) 所以筆者在編集中庸時,保持規則簡單、條理分明,是一個很重要的考慮。 (縱使「條理分明」是從初學者白紙的角度出發,而不會太過遷就既存章法的先入為主觀念與偏癖。)
另外新派棋會著重控制一局棋的時間,太長就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 筆者也是以這個理由廢除了「連莊」制度,因為既然廢除了「莊家么二制」,莊家的地位已無重要性, 連莊制度也已沒有作用,只是徒令一圈時間難以預測及控制,造成不便。
© 2009 Alan KWAN Shiu Ho